资讯要闻

千磨万击更坚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高质量发展纪实
时间:2021年01月20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作者:佚名 浏览量:

 2020年走进了历史。这个极不寻常的年份,刻印下数不尽的难忘记忆,更留下许多深刻启示。当我们踏上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程,应当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式开启。当这个历尽沧桑的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奋力冲刺之时,也进入了更为艰巨的攻坚阶段。靠什么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靠什么应对外部环境的风高浪急?

  “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鲜明强调。这是对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更是统揽全局、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

千磨万击更坚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浙江考察。这是3月31日,习近平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

  纵横正有凌云笔 “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总是能以创新理论照亮前路,科学指引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这一重要命题,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我们作出回答。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判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度凝练地阐释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现了观大势、谋全局、育新机的战略思维和超凡智慧。

  敏锐抓住“发展质量”这一关键,凝聚着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接续思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新时代的发展,绝不是简单重复和机械扩张,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鲜明提出追求“质的提升”,源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发展质量,下大力气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受住了重重严峻考验,呈现出稳步前行、逐步向好、不断升级的态势,充分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成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认识在实践中深化,理念在行动中升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保持战略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强调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今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堂规格相当高、信息量非常大的开年“第一课”,锚定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阐述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阐明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为我们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只要我们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逆风扬帆破浪行 “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定格2020年。

  极不平凡!多少艰难困苦,多少跌宕起伏,浓缩成这重如千钧的四个字。

  令人惊叹的辉煌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不惜豁出一切!武汉封城,全国春节假期延长,众多企业停工停产,亿万群众居家抗疫,超常规的社会隔离……在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经济社会发展不少方面一度按下“暂停键”。

  压力之大,不言而喻。2020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经济社会是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我们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战疫不能松,战贫不能等,发展不能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防控,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手抓发展,围绕“六稳”“六保”出台一系列纾困惠企利民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月10日,疫情胶着对垒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社区调研指导全民战“疫”;3月10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又专赴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强调坚决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调研,释放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推动复工复产的鲜明信号。随后又紧锣密鼓赴陕西、山西、宁夏、吉林等多个省份,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考察调研,作出具体部署。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

  一条条密集的时间线,记录下顽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一个个相继转正的经济指标,印证着经济提速的脚步: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转正;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和工业利润增速转正;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转正……备受关注的GDP在一季度负增长6.8%之后,二季度3.2%,三季度4.9%,完美实现逆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亚当·图泽感慨,“无论你听了多少次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它仍具有令人震撼和惊讶的能力。”

  回望全年,即便是在千难万险之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我们对发展质量的要求丝毫不降,确保经济始终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一年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嫦娥五号带回月壤、“奋斗者”号万米深潜、世界最快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北斗完成全球组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说,中国是全球创新指数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在经济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国家,在创新方面飞跃发展超越了预期。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攸关“全国一盘棋”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一年间,区域协调发展的“经络”逐个打通,各大区域板块良性互动明显提速,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个引擎加快转动起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和生态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邃思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年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途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殷殷嘱托。在云南,总书记叮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山西,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在江苏,总书记阐释,“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

  山河无恙,万物复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航船穿风劈浪、行稳致远,从危机中找到先机,于变局中开拓新局。

  赤诚为民映初心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岁末,在“汉语盘点2020”活动中,“民”当选为年度国内字。沉淀成为非凡之年的年度记忆,“民”可谓实至名归。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人民”始终处于最高的位置,具有最重的分量。“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愈加凸显,愈加清晰地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如磐初心、如山使命。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

  一幕幕感人至深的镜头,一组组战“疫”成果,无不彰显我们党忧民、爱民、为民的赤诚情怀。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至100多岁的老人,不计代价救治每一位患者,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新冠疫苗和接种服务等全部费用也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为全民免费提供。国家还针对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证他们得到很好的康复治疗。

  正如钟南山感慨的那样,“我们跟有些国家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命最重要!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称赞,面对全新病毒突然袭击,中国举全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令人敬佩。

  “但愿苍生俱饱暖,千年梦想今得偿”。去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全省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经过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我们从未看到有那么多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中国的一个伟大成就”……当今世界即便是最苛刻的研究者也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

  最新纳入医保目录的抗癌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14.95%,一些一线常用的抗癌药降幅超过了60%,目前国产所有的免疫治疗药物进入医保……不断传来的惠民利民消息,在寒冬里为千家万户送去浓浓暖意。过去的一年,即使严峻的经济形势叠加疫情、洪涝灾害的冲击,但14亿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民生得到了有力保障: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0.6%,年内实现由负转正;前11个月,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含金量十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好、更幸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为贫苦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感到由衷高兴,随即又瞄准下一个更宏伟的目标,“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民”字贯穿始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清晰可感的目标。从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到“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从“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到“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蒸蒸日上的未来。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历史和现实深刻启示我们,只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将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我们的事业必将无往而不胜!

千磨万击更坚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0年3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军事医学研究院重大疫情应急防控药物研究室了解疫苗和抗体研制情况。

  化危为机开新局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

  岁末年初大事多,既蕴含着非凡成就,又预示着未来走向。

  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强调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同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改革,开放;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这是新时代不变的主旋律,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在国内外压力陡增的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共主持召开6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40份攸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全面深化改革相关重要文件,包括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涵盖思想、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多领域全方位。

  10月14日,广东,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11月12日,上海,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在这两个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地标,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党中央赋予改革先锋新的历史使命,明确要求“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谋划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时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40余年沧桑巨变,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新征程上的改革,将是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改革,是更具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改革,是能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我们必将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2020年,牛津词典称其为“令人无言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球,世界经济风雨飘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上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们都在追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贸易和对外投资面临巨大困难,中国对外开放也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这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等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并未发生改变,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一诺千金,说到做到。

  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试验区由18个增至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实施;率先控制住疫情,为国际经贸活动开启宝贵的机遇之窗,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如约而至;朋友圈持续扩大,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当世界上众多国家仍然深陷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和经济严重衰退的双重痛苦,最先站出来以举国之力抗击疫情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2020年,我国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全年减少40%的情况下,前11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3%;全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4万列,同比增长50%……仿佛“隧道尽头的光芒”,给受到重挫的全球经济带来希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更高水平开放,打消了外界的种种疑虑。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过去40余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在开放条件下创造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我们走过的成功之路,也是通向光明的未来之路。

  万山磅礴看主峰 “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经历磨砺,人们感受更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过程中强调指出,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指经济领域,还包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其他各个领域。领悟这一重要思想,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质量党建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把时间拉回到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深刻论述,“我们党是一个有着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党,是一个在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历来关系重大、决定全局”。这是我们党近百年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对全党同志的谆谆告诫。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过去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时的冷静沉着,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从容不迫,从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宽广视野,到谋划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雄才大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不愧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全党同志更加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的力量更加坚强。

  重大危机是一块试金石,让党的执政理念绽放光芒,让党的执政效能经历淬炼。非常之时,非常之事,我们党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凸显巨大优势,全国上下令行禁止、统一行动,凝聚起磅礴伟力。在抗疫一线,在抗洪前线,在脱贫攻坚战场,党旗高高飘扬,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其中一些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国际权威机构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我们党和政府的支持率高达95%,居世界各国之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火爆热卖,大批青年在战“疫”一线火线入党,各行各业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成为非凡之年的生动记忆,也是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的最好证明。

  “大事难事看担当”。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接踵而至的难题,纷至沓来的挑战,使党员干部队伍接受了检验,也经受了磨砺。党中央明确要求,注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违者罚;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落实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强调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信赖。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交给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价值理念、目标指向、衡量标准。忠实践行“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国之大者”,举全系统之力投入抗疫斗争,主动作为、细化监督、压实责任,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重大事项,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效。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注重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更加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防治腐败,更加注重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推动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开创新局面。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切实以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提供了坚强保障。

  送走2020年,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再次印证我们党不愧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顶梁柱”,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开启2021年,让我们继续扬帆破浪、勇往直前,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必将以愈发朝气蓬勃、愈发强健伟岸的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记者 何艳)


分享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