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保持高压态势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本质,“从严”是重点,二者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一总基调,确定了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策略方法,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把准了脉、定好了调。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斗争,只能打胜,丝毫没有退路。
面对严峻复杂的局面和不可逆转的历史选择,只有保持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才能积极地、主动地体现稳中求进总基调,才能充分地、完整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担当。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腐败的“受病之处”正是权力,腐败的“致病之源”也是权力。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形成有效管用的体制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全会报告掷地有声:始终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反腐败斗争中,经历了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的过程,这里的关键表述变化,标志着反腐败斗争成果,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转变。
反腐败斗争势头喜人,更要保持战略定力,排除错误思想干扰,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努力夺取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然而,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取得“压倒性胜利”之后,如何巩固反腐的胜利成果?
报告提出,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具体来看,报告指出,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深挖细查“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的种种表现,以越往后执纪越严的标尺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化风成俗。
更加注重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的监督,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依法查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坚决清除甘于被“围猎”的腐败分子,坚决防范各种利益集团拉拢腐蚀领导干部,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的查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健康环境。
深化“一案一整改”,督促各单位各部门运用典型案例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运用党章党规党纪强化纪律教育、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全会报告折射出,今年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
释放出的这些信号,充分表明全会始终把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反腐的重点。
魔高一尺必须道高一丈。反腐败既需要铁一样信念、钢一样决心,也需要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不能用一种战法、一个套路被动应对,而要“靶向治疗”,以变治变,跑在腐败手法翻新的前面,保持强高压削减存量,拿出新招数有效遏制增量。
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力度,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破坏营商环境等行为,积极构建“企有所忧、政有所解,企有所盼、政有所应,企有所需、政有所为”的共同体,切实优化政务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与干部素质,维护社会秩序,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投资氛围。
“深化‘一案一整改’,运用典型案例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全会报告中,体现了通报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的内容,持续释放越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今年,将用好3个警示教育基地,让县、乡、村三级党支部把警示教育作为“必修课”、全覆盖,不定期组织党员及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身边典型案例,进一步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堤坝,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警示效果。
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站在了新的起点。
(县纪委监委 唐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