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
“老虎”露头就打,“苍蝇”乱飞就拍。
在此次县纪委全会列出的今年八项重点工作中,“持续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被单独列了出来。
党的十九大作出“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的重大部署。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全会报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2019年一项重要任务。
这些要求既彰显了我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神圣庄严承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关键之年。在脱贫攻坚领域,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查扶贫责任不落实、向扶贫项目资金伸“黑手”等问题,以好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以好作风打赢背水之战、攻城拔寨的决胜之战、消除贫困的全民之战,向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开展反腐败斗争,本质上是严肃的政治工作,为的是赢得党心民心。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防范和纠正什么,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为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奋斗。
纪检监察工作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政治工作,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报告提出,持续深化整治“蝇贪”三年行动,切实解决环保、土地、教育、医疗、食品药品、住房、低保、社会治理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必须要解决好,维护好群众的利益。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诚然,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决同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让群众感到身边的事情有人管、利益有人护,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微腐败”可能成为“大祸害”,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要坚决亮剑。报告指出,深入开展“百名纪检监察干部访千村进万家”和“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包案走访、带案下访,实地督导基层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排查、优先调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查小官大贪和“微腐败”。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的阶段,监督执纪需要随之跟进,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通过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拉家常,赢得群众信任,切实听取群众呼声,集中整治“基层干部涉嫌贪污、挪用、截留”“优抚救助、农村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雁过拔毛”问题,大力整治敛财风、人情风、玩乐风、落实不力、办事不公等小官大贪和“微腐败”问题,实行“一案双查”,严格问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善为国者,顺民之意。只有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上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持续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惩处力度,为人民群众站好岗放好哨,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确保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
打击黑恶势力,净化的是政治生态,赢得的是党心民心,夯实的是党的执政根基。必须坚持有黑必打、有“伞”必挖,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报告还指出,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严肃查处国家公职人员向黑恶势力通风报信、干预案件调查处理等问题,坚决向“村霸”“寨霸”、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背后的腐败行为亮剑。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始终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坚持权力是“公器”,为公所用,做到心存敬畏、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抓住脱贫攻坚这个关键时期,切实把农村经济发展好、群众利益维护好,给人民群众当标兵、作示范。
将进一步加强与政法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监督监察专责机关的优势,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
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深入排查案件线索,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严肃查处国家公职人员向黑恶势力通风报信、干预案件调查处理等问题,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坚决铲除基层腐败和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以正风反腐惩恶的扎实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县纪委监委 唐义长)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