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治“顽症”
——看松桃如何抓机关作风建设
唐义长
阳春三月,和煦春风。
走进松桃自治县,在乡村见许多驻村干部穿梭村寨的忙碌身影,他们或村头走访排查,或田间指导春耕,或果园把脉问诊……
这是该县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真蹲实驻,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缩影。
他们,步履铿锵,正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动真格、敢碰硬、不遮丑、不护短。该县出台并实施了《松桃苗族自治县干部作风量化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量化评分,配套出台关于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规定,让主要领导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
抓常、抓细、抓长,作风建设成为新常态。该县量化分类管理以三个月为一个管理单元,一个管理单元到期后,所属单位对管理对象作风情况作出鉴定结论,启动实施新一轮分类管理,全县干部作风建设探索出新路子,迈入“新轨”。
2018年,全县共200人次因违反作风建设规定被纳入分类管理。
从该县十三届纪委四次全会获悉,该县持续深化“三个开刀”专项行动,在党政机关向不找熟人办不成事开刀、在司法执法系统向有理有据得不到公正结果开刀、在乡村两级向没有关系得不到公平对待等行为开战,掀起一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的“大风暴”。
“‘三个开刀’剑指‘庸懒慢浮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顽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作风革命,有效治理窗口部门‘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机关‘中阻梗’及乡村两级优亲厚友等诟病,着力整治‘生冷硬横推拖’‘吃拿卡要奢报’等行为,下‘猛药’去疴,向‘衙门作风’‘亮剑’, 给干部套上‘紧箍咒’。”该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胡定钦一针见血地指出“三个开刀”的目的与意义。
“回炉淬火”锻造好作风。3月15日,该县对不履职尽责、工作作风不实的23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实行集中召回管理,接受为期5天的教育训导。
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仔细查存在的找问题与差距,改正不足。
“通过‘淬火回炉’式教育培训,旨在强化被召回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点燃工作激情,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勇履职、善履职、敢担当,以满满的正能量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教育培训“以案说纪”课上,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宋扬如是说。
“三个开刀”刀刀惠民,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权力的公平、公正、公开,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风建设被问责131人次,其中党政纪处分23人,诫勉谈话41人次,提醒谈话40人次,通报27人次。
这是2018年该县作风建设问责的数据。
风正,则百官皆守;风不正,则百弊俱生。今年大年初七,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对节后上班到岗到位的作风暗访,却收到意外的收获:干部到岗到位较好,各单位及时召开“收心会”安排新一年工作,各服务窗口部门忙于给群众办事,精神状态饱满。
今年,该县纪委监委将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巩固拓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紧盯重要时间重要节点,紧盯“关键少数”,紧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等“老问题”,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改头换面等新动向。更加关注扶贫民生领域、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国有企业的薄弱环节,对症施治、综合施策,管出习惯、抓出成效。
持续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等情况,重点纠正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却是轻飘飘的行为,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和出工不出力等突出问题。持续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强烈释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越往后越严的信号。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宗旨意识,自觉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涵养清廉家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连日来,该县纪委监委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及驻村干部到岗到位的督查,狠杀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按照《松桃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组织作风督查组,由县纪委常委带队,联合乡镇纪委,采取明察暗访、专项监察等形式,强化跟踪问效、过程监督,动真碰硬,真督实查,紧盯驻村干部不坚守岗位、吃住不在村的“走读”干部, 不积极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工作,不真抓实干、流于形式、走过场等问题。
紧盯扶贫项目落实、资金分配发放使用等环节虚报冒领、雁过拔毛等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问责一起,通报曝光一起,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驻村干部都遵守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吃住在村,认真走访,仔细排查,科学研判,做到有事请假。
群众利益无小事。该县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抓紧抓好。
该县还把“民情通道”作为切实关注民生,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群众通过网络反映问题,足不出户,就能快捷办好,让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难有地方帮”,将民怨化解在基层。这一做法得到群众拍手称好。
近年来,该县为切实转变作风,以干部要干、作风要实、风气要正为尺标,奋力后发赶超,不断提高自身建设,努力营造机关“人人讲作风、处处抓作风、事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一直是群众在办理政务服务时头疼的问题。
“尊敬的服务对象:我中心现开设实施免费为办事企业和群众邮政服务,凡是申请办理的证照、证件需邮寄的均可在办理窗口申请。”
这是挂在该县行政服务中心墙上办事大厅的温馨提示。
作风好转了,党风政风就好了,与群众的关系就更加紧密了。
据了解,该县行政服务中心对来访群众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递上,认真服务群众。为切实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理,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少跑腿,免费为企业群众提供申请办件特快专递邮寄证照证件等服务。
“好作风出生产力、出凝聚力。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广大群众对该县干部作风转变服务社会的意识普遍认可。
据介绍,该县充分发挥服务大厅的功能作用,始终坚持将“依法、便民、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不断创新理念,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无缝”对接,推进“集成套餐服务”,让企业群众办事从“只进一扇门”到“只到一个窗”,依法精简办事环节,不断优化办事流程,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实现办事提质、提速、增效,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安心发展,放心赚钱。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当前,该县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优服务、优环境、优发展之风正浓,快马加鞭,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