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时代,共筑海晏河清;出彩事业,激扬风清气正。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贵州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纪检监察机关责任重大。
回首十二届省纪委三次全会报告:“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努力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坚强保障。”的要求言犹在耳。
去年以来,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一以贯之聚焦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强化政治监督,一以贯之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精准监督,一以贯之紧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强化日常监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贵州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坚决践行“两个维护”——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有的县区人员密集场所管控存在较大风险;有的单位脱贫攻坚挂牌督战不够迅速……”今年2月,省纪委省监委组成11个监督检查组,由委领导班子带队,分批深入贫困县及扶贫责任部门,就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分片包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督促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措施落实落地,为挂牌督战工作顺利开展,推动取得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双胜利”提供坚强保障。
这是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牢牢坚守职责定位,突出政治监督,以严明的纪律践行“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
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从省纪委三次全会作出的部署,到开展主题教育提升政治机关使命意识,再到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监督等,省纪委省监委坚决扛起“两个维护”政治责任,持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
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深挖严查,对照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及中央巡视问题整改、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等,聚焦“七个有之”等问题,坚决查处茅台集团党委原副书记、原董事长袁仁国,毕节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宫晓农等一批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典型。2019年,全省共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党员干部339人,其中省管干部13人。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作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省纪委省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2019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聚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等4个方面20类突出问题靶向整治,加强对《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032起,处理249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73人。
始终坚守人民立场——
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没想到纪检监察干部连这点小事都放在心上,帮我把钱追了回来!”去年9月,当领回被村干部王某挪用的2万余元扶贫及惠民资金时,黔南州贵定县昌明镇古城村独户高龄孤寡老人朗某某高兴地说,“纪委监委出手拍蝇,真是大快人心!”
“老虎”露头就打,“苍蝇”乱飞也要拍,群众的事再小,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重点。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持续发力纠治“四风”,管出习惯、久久为功。创新监督方式,紧盯关键节点,强化日常执纪监督,治理隐形“四风”,盯住“四风”新情况、新动向,一寸不让、闻风而动、露头即打,严防反弹回潮。2019年,全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74起,党纪政务处分1559人。
坚决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方面突出问题。2019年,对易地扶贫搬迁和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等开展专项监察,常态化开展“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对12个深度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监督检查。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391件,党纪政务处分3816人。
下大力气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督促33个省直部门单位聚焦扶贫、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顽瘴痼疾开展整治,约谈142人次,督促建立健全76项制度,推动全省88个县(市、区)实现“打伞破网”全覆盖。2019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三类问题”96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84人,移送司法机关115人。
“三不”统筹联动——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通报里的这些人我都认识,看到他们被查,我惶恐不安,意识到相信组织、紧紧依靠组织才是正道。”去年5月,黔东南州某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某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向州纪委州监委交代问题。
黄某的投案并非个例,在贵州越来越多的“问题干部”选择相信组织、依靠组织。2019年,全省共有295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去年以来,贵州坚持系统思维,一体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三不”机制建设,聚焦打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内在联系,不就案办案,防止空对空搞警示教育和制度建设,在推进“不敢腐”中挖掘“不能腐”和“不想腐”的功能,在推进“不能腐”时,贯通“不敢腐”和“不想腐”的实践,在推进“不想腐”过程中,体现“不敢腐”的震慑和“不能腐”的约束。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查处的重点对象,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对存在腐败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2019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1765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699人。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审查调查全过程,强化政策感召,用理想信念和党的政策教育转化审查对象,使其真心认错悔错改错,在“不敢腐”中激发“不想腐”。
——扎牢不能腐的笼子。省纪委省监委着力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派驻机构改革,深入推进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查处案件后跟踪整改,督促案发地区、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堵塞制度漏洞、加强内部监督,重塑良好政治生态。坚持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查处违纪违法人员的同时,通过常态化开展提醒谈话,抓早抓小,让制度约束力更加深入人心。2019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干部47003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约谈函询、批评教育29746人次,占总人次的63.3%。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运用贵州党员干部党性体检基地、贵州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纪律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底线、明戒惧。持续深入推进“一案一整改”,监督和协助案发地区、系统、单位党组织以“三会两书两公开”为抓手,分层分类开展以案释纪释法、以案促改促建工作,在增强“不想腐”意识的同时,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和“不能腐”的约束。2019年,全省共对6037个案件开展“一案一整改”,督促召开警示教育大会2961场次,召开支部会或干部大会5531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1711次、制发纪律检查(监察)建议书696份,督促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制度2189个。
坚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
从严从实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我们都是‘打铁的人’,唯有首先成为‘铁打的人’,才能打出好‘铁’、炼出好‘钢’。”在去年3月召开的全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年动员部署会上,省纪委省监委主要领导话语铿锵。
十二届省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把2019年作为全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年,要求全省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讲政治、练内功、提素质、强本领。
在省纪委省监委的领导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干部队伍建设年”开篇布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贯穿全年,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把落实规定动作和创新自选动作结合起来,深入推进理论学习、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刻检视自身不足,在不断的自我革命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充分彰显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扎实开展干部队伍建设年工作。分级分类开展全员学习培训、全员闭卷测试和业务大比武;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结合岗位职责建立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奖先评优,激发砥砺奋进、奋勇争先干事创业氛围。
——完善内控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组织召开全系统内部警示教育大会,编发《贵州省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组织开展廉政风险大排查,聘请第一批省监委特约监察员,举办“纪检监察开放日”活动,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同时,稳步推进内部督查全覆盖,经常打扫庭院、清除害群之马,严防“灯下黑”。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回首过去,我们见证了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坚韧执着、砥砺奋进。
站在新起点上,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扎实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